2025-05-14 21:18:12 知识 64
一、农药农药残留风险性评价的残留构成
农药是化学品,农药残留风险性评价属于化学品风险性评价。险性化学品风险性评价是农药对暴露于某化学品时人体健康、生物或环境受到伤害的残留可能性与可能程度的估测,其结论是险性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一种化学品的农药风险性评价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危害鉴定
危害鉴定是残留收集和评价可能由某种化学品引起的疾病或健康伤害类型的数据,以及发生此类疾病或健康伤害的险性暴露条件。一般还涉及该化学品在生物体内的农药行为特点及其与器官、细胞以至细胞组分的残留相互作用。危害鉴定不是险性风险评价,只是农药科学地确定在一试验组发生的毒性效应是否在其他试验组也将发生。
(二)剂量-反应评价
剂量-反应评价旨在描述一种化学品的残留暴露量与毒害程度的定量关系,其数据或者来自动物试验或者来自暴露的险性人群。不同暴露条件下的剂量-反应关系是变化的。如果剂量-反应关系不能确定,那么任何置信水平下的一种物质风险就不能确定。
(三)人群暴露评价
人群暴露评价旨在描述暴露于某种化学品的人群性质和大小、暴露的程度和时间,这种评价考虑到暴露的过去、现在以及可以预测的未来暴露。
(四)风险性特征
风险性特征是根据以上3部分的资料和分析,确定人们经历任何一种与某种物质相关毒性的可能性。在缺乏暴露数据情况下,通过分析危害鉴定和剂量-反应评价数据,可以得出假设的风险特征。
二、农药残留风险性评价的步骤
农药残留的风险性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农药的毒性,即农药可能引起的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二是人们通过饮食摄入残留农药的可能性。
农药残留的风险性评价一般包括以下3个步骤。
(一)测定农药毒性,建立每日允许摄入量
通过动物试验确定农药无作用剂(N0AEL),再除以安全系数100(必要时,如婴幼儿食品,该安全系数为1 000)得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DD或参考剂量(RfD)。参考剂量定义是指一种化学品在人的一生中对人群不产生明显风险的每日允许摄入人体的剂量估计值。在进行农药残留风险性评价时,现在人们更普遍使用参考剂量这一概念。但它只应用于非致癌性农药,而不能应用于致癌性农药。对致癌性农药来说,动物毒性试验得到最大耐受剂量(maximtlm tolerarice dose,MTD),其定义为试验动物摄入的不引起极端健康后果(如死亡)但连续产生某些可测量效应的最大剂量。目前的管理理论认为,致癌原效应没有阈值,因此不能与参考剂量相关。
近年来毒性试验还要考虑残留农药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即环境激素效应。
内分泌干扰效应是指内分泌系统可以受到某些极其相似化合物的干扰或阻断雌激素的效应,而引起各种发育、生殖过程的干扰甚至增加致癌的可能性。传统的毒理学剂量-反应评价方法不适用于内分泌干扰物,因为内分泌干扰物的最大影响经常是在很小的剂量下可以观察得到的。目前对这种有害效应的毒理学评价方法还在发展过程中。
(二)确定农药残留的最大膳食摄入量
人群通过饮食接触农药残留的量取决于两点,一是残留在各种被摄入食物中农药的量,二是这些食物占总膳食的比例。通常应用农药残留暴露监测数据来进行评价。
(三)将可能的膳食摄入量与人体摄入可能接受水平加以比较,得出风险性评价结论我国农药残留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农药残留法规、登记、限量标准制定、残留监测以及风险性评价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明显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国际农药残留管理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残留研究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料:农药残留分析,本文所用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农药残留,化学品,食品,管理
美国被华为吓怕了 悍然宣称用昇腾AI芯片就违法
广东将举办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
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三)
鳕鱼骨水解蛋白石斛饮料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三)
宿州:消费补贴持续加码 “电自”换新“立购立减”
浙江市场监管系统首次召开科技大会
“三规范一承诺” 哈尔滨多措并举保障特殊食品安全
广西宾阳:教练车上街开展3•15宣传
中央气象台:中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即将开启
江苏南京试行企业享休眠政策
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一)
越南宁顺省重点开发优质酿酒葡萄品种
AI性能提升1.9倍 英特尔至强6公布MLPerf基准测试结果
吉林蛟河: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本周六开考!2024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江门考区安排来了
辽宁沈阳:对近6万家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开展线上食安培训
全国知识产权代理“蓝天”专项整治行动现场推进暨联合监管活动在广州举办
广东省市场监管系统消费环境建设白皮书发布
“白菜肉饺子”里没有肉 山东一食品公司被立案调查
北京丰台:开展侵权假冒白酒综合整治行动
得了流感不能洗澡洗头吗?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成效
复合益生菌发酵不同基料乳酸菌饮料中挥发性代谢物差异分析(三)
藜麦的营养及其淀粉特性的研究进展(三)